乾隆青花瓷器

  乾隆一朝(1736—1795)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,国力强盛,号称“太平盛世”。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,《古铜器考》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“有陶以来,未有今日之美备”。当时的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,制作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,不仅官窑成就显著,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。乾隆帝素好风雅,艺术造诣很深,对瓷器尤为喜好,亲自过问干预瓷器生产,对造型、釉色、纹饰都提出修改意见,有时也为当时烧造的瓷器取各类雅致的名称,许多内廷稿样往往经过他的认可方可烧造,并直接委派督陶官督造,这些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中有大量翔实的记载。乾隆帝的审美情趣,对当时的瓷业生产、风格变化具有很大影响。此时,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宏大,乾隆二十年以前在督陶官唐英及七品库掌老格的管理下,不遗余力,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,经过仔细筛选,送入宫中,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,出神入化的地步。清代许之衡在《饮流斋说瓷》中形容当时瓷器“至乾隆,精巧之至,几于鬼斧神工”。

  乾隆朝主要烧造青花、粉彩、斗彩及单色釉瓷器,而青花仍是当时生产的主流。乾隆清花承袭康熙、雍正青花的特点,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创新,不断提高,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。从工艺制作上看,其胎体的成型,青料的绘制等等,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,精工细做,精益求精,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。综合归纳,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:

  一、胎釉方面。随着技术上的不断改进,胎体洁白细腻,无杂质,瓷质坚硬,瓷化程度强,这是由于窑的烧成温度和窑具耐火度的提高,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,釉面匀净,多数是青白釉,少量为粉白釉,光泽莹润。多数器物为釉底,个别底部釉面不平整,俗称“波浪釉”。

  二、青料方面。乾隆年间的官窑青花在清代素以“稳定、浑厚、沉着”而著称,使用国产上等浙料烧制,即产自浙江绍兴、金华,也有少量是采用云南的珠明料。乾隆早期青花发色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,许多青花瓷器的青料描绘上刻意加重点染纹饰,有橘皮纹、晕散和黑色斑点,主要是仿明代永乐、宣德青花“苏泥勃青”的艺术效果。乾隆中晚期青花发色艳丽明快,蓝色纯正鲜艳,极少使用分水,晕散现象逐渐减少,乾隆青花也有一些淡描或纯蓝色的以及浆胎青花,但总体数量不多。民窑青花也有粗细之分,色调有深浅不一现象,有的深沉,有的蓝中泛灰。

  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,乾隆青花还派生出许多新品种,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。如青花红彩、青花加紫、青花胭脂彩、青花油红、青花斗彩、青花粉彩加金、青花描金、青花釉里红、黄地青花、哥釉青花、天蓝地青花、冬青釉青花、豆青地青花、哥釉青花加紫、冬青釉青花加紫、米色釉青花、蓝地青花加紫、蓝地白花、洒蓝地开光青花、仿木纹釉青花等。其中青花红彩、青花加紫、青花釉里红这三个品种传世多。

  三、造型方面。既有继承前朝康熙、雍正青花的传统式样,也有一些是仿制明代永乐、宣德青花式样,仿古代青铜、金银器式样,造型千姿百态,应有尽有。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瓷、陈设观赏瓷及文房用具等。整体讲究上下对称、规矩,创意上追求精、奇、巧,所以浑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自然柔媚,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,但在品种、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、雍青花。

  盘碗类:数量多,有圆口、敞口、花口、菱花口、板沿、漏空、腰圆形、高足形、攒盘(9件)、暖盘、盖碗等。器足一般比雍正青花宽厚,足根有滚圆和尖状两种,前者居多,但不如雍正青花的足根细腻圆滑。

  文房用具类:笔筒分直口和撇口两种,尺寸上没有康熙、雍正两朝高大,形体要小,圈足;笔洗有瓜式、叶式、双耳三足小洗、竹节式、海棠花式;墨床有书卷式、几式;印泥盒有梅花式、椭圆形、圆形、方形、方形委角、六方委角;盒类一般平顶,上下结合紧密。此外,还有笔架、笔舔、水盛、长方笔插。这些文房用具虽然尺寸不大,但制作很精巧。

  瓶类:创意新颖,构思巧妙,基本为宫廷观赏陈设用器。有玉壶春瓶、赏瓶梅瓶、(有唇口和撇口两种)、直颈瓶、长颈撇口瓶、棒槌瓶、盘口瓶、洗口瓶、蒜头瓶、胆式瓶、马蹄瓶、琮式瓶、灯笼式瓶、双连瓶、六连平、七空瓶、天球瓶、转心瓶(腹部多有镂空)、四方委角瓶、葫芦瓶、三孔葫芦瓶、绶带耳葫芦扁瓶、天圆地方葫芦瓶、活环葫芦瓶(即在瓶的束腰处有一圆环,可左右移动)、壁瓶(始见于明代万历朝,乾隆朝流行,其造型多为大型琢器的缩样,背后有一坡形孔,常挂在养心殿内的三希堂)、葫芦式壁瓶、双耳壁瓶、五孔扁瓶、宝月瓶、双耳宝月瓶、蝠耳扁瓶、折角方瓶、贯耳瓶、贯耳六方瓶、出戟八方瓶、兽耳衔环方瓶、双耳大扁瓶、凤耳瓶、象首耳瓶、甘露瓶等。赏瓶和壁瓶在当时大量出现,壁瓶又叫挂瓶、轿瓶,造型多呈扁平状,背面有孔可穿系。乾隆青花的各式瓷瓶大特点是往往在颈部加双耳,它使器形更加匀称完美。这种造型风格对嘉庆以后各朝的瓷器制作有很大影响。

  壶类:有各式茶壶,壶形较雍正时期的尺寸大,浑圆饱满,盖面多数隆起。还有执壶、僧帽壶、葫芦式两截壶、各种形状的小鼻烟壶等。

  尊类:有双耳鹿头尊(因形似鹿头而得名)、兽耳衔环尊、鸠耳尊、贯耳大尊、敞口尊、灯笼尊、鱼篓尊、象而尊、石榴尊、镂空交泰尊、三牺尊、包袱尊等。尊胎体厚重,形体高大,造型古朴。

  仿明代永乐青花式样的有青花莲瓣纹鸡心碗,青花描金缠枝苜蓿花纹碗。

  仿明代宣德青花式样的有青花把莲纹盘、青花几何锦纹壮罐、折枝花果纹执壶、松竹梅人物图盘,后两种均六字篆书本朝官款“大清乾隆年制”。

  藏传佛教也对当时瓷器烧造具有一定的影响,高足盘、高足碗、烛台、贲巴壶、藏草瓶、僧帽壶等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器物大量出现。

  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看,乾隆仿明永乐、宣德、成化青花,在质感上和色感上尽量追求与原物相似,有的韵味不够,多数是书写本朝年款,在数量和制作水平上明显不如雍正时期的仿品精细。

  仿古铜器式样的有带托爵杯、盉壶、盖豆、炉、尊、花觚等。花觚造型普遍比雍正时期的高,较康熙时期的矮。

  创新式样有双连瓶、三孔葫芦瓶、活环葫芦瓶、镂空转心瓶、镂空转心渣斗、海棠式龙耳扁壶、四联瓶等。

  乾隆青花还有一些常见造型:小酒盅、高足盅、杯、双耳方杯、荷花式杯、海棠式杯、搬指(拉弓射箭工具)、镗锣洗、格碟、盏托、三足盆托、渣斗、盆奁、八方奁、七孔花插、八方花插、书灯、油灯、烛台、茶船、筒炉、四足炉、出戟方炉、双半圆几、钵缸、大鱼缸、兽耳圆花盆、蟋蟀罐、绣墩等。

  总体上看,乾隆青花造型别出心裁,推陈出新,已达到无物不备的境地,秀巧的壁瓶、高雅的赏瓶、精湛的镂空转心瓶,以及成双成对的大型陈设瓷如瓶、尊等都非常华美壮观,比例准确,不变形,小件器皿制作上有富有新意,由于宫中需求量大,大件器皿数量增多,超越雍正,端庄古朴,厚重粗犷,华贵典雅。

  四、纹饰方面。景德镇御窑厂多是按照朝廷送来的图样描绘,装饰上一部分延续雍正朝清淡雅致的风格,中期开始,装饰逐渐以细致、繁缛、华丽为特色,反映民众生活内容的已少见。乾隆官窑青花引人注目的是缠枝莲、云龙、云凤、八宝纹大量出现,占有很大比重。另外还有:荷莲纹、三果图、勾莲、折枝莲、一把莲、缠枝牡丹、折枝桃、四季花卉、花蝶、花果、海石榴、九桃、云蝠、宝相花、暗八仙(即八仙各自手中所持的宝物,有葫芦、扇子、长笛、宝剑、玉板、荷花、花篮、鱼鼓)、朵花“寿”字、鱼藻、菊花蝴蝶、竹石、桃蝠、蕉叶、松竹梅、博古、梵文、莲托梵文、诗句、过枝梅、鹊梅、鹭莲、芦雁、狮球纹、团鹤、穿花龙、穿花凤、穿花龙凤、松鼠葡萄纹等。民窑青花多数是日用瓷,主要面向平民百姓,绘画简练奔放,自由洒脱,有山水图、福禄寿三星图、秋江独钓、五子登科、进宝图及各种植物花卉,通景、开光手法较多见,开光按照器型特征设计,有长方形、圆形、椭圆形等。仿古铜器纹饰有一种严整、狞厉、神秘的气氛,常见画回纹、夔纹、兽面纹、饕餮纹等,多数是用在大件琢器上。

  人物纹吸收西洋画法,有山水人物、柳下钓鱼、渔家乐、高士、八仙过海、山水牧樵、人物搂阁、婴戏纹等。人物头部多采用渲染手法。

  外销瓷生产以民窑为代表,多数传入欧洲市场,即有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图案,也有充满异国情调的西洋仕女,贵族徽章、个人印记和人物画像。

  乾隆青花纹饰题材广泛,博采众长,主要是以植物花卉为主,富丽繁密,细致精巧,每件器物都有多层图案装饰,有的多达数十层,无论是写意还是变形,都构图完美,画工严整细腻,纹饰清晰,排列整齐,主题鲜明,具有图案画的效果。另外,经常看到一些盘、碗采取里外绘画的装饰手法,如青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盘、青花里外缠枝牡丹花碗,里青花垂云团花外浅蓝地盘、里青花缠枝宝相花外霁蓝盘等。这种装饰手法在晚清瓷器中也经常出现。

  在乾隆青花的纹饰中,吉祥图案增多也是其特点之一,就是用各种动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谐音,画出象征吉祥平安或祝福美好、寓意延年的纹饰,如牡丹寓意富贵,牡丹海棠代表富贵满堂,石榴寓意多子,蝙蝠与“福”通,蝙蝠和葫芦,寓意“百福”、“百禄”,鱼与“余”通,表示富足有余、年年有余,鹌鹑表示平安,喜鹊表示喜庆,松鹤表示长寿,鹭鸶表示成双成对等。可说是图必有意,意必吉祥。另外写“山高水长”、“万寿无疆”等寓意长寿的文字也经常出现。乾隆皇帝嗜古好文,出现的咏物抒情的诗词非常多,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,乾隆皇帝多次御旨当时督陶官唐英将御题诗烧制在瓷器上,比较典型的是三清诗盖碗,民国郭宝昌写的《清高宗咏瓷诗录》一书中即有200首,而传世的御题诗有上万首。

  五、。款识方面。乾隆官窑青花多数是在器物底足内篆书“大清乾隆年制”六字款,没有双圈,极少见四字篆书款和六字楷书款。高足盘、高足碗、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。乾隆本朝官款字体紧凑工整,横平竖直,青花色调浓艳而又深沉,在鉴别真假乾隆青花瓷器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“制”字下半部的“凹”,一般呈“凹”样,即出头,这种写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。民窑青花一部分写赞颂款,也有写干支纪年款,另一部分不写款,少数写本朝款的字体不太整齐,个别歪歪斜斜。

  仿明代款识不多,有“大明宣德年制”、“大明成化年制”、“大明嘉靖年制”,都是写楷书。

  堂名款:比雍正青花的堂名款多,主要有“和晖堂制”、“旭华堂”、“百一山房”、“宁晋斋”、“谵宁堂”、“彩秀堂制”、“养和堂”、“彩华堂”、“浴砚书屋”、“定轩”、“志勤堂”、“庆目堂”、“忠信堂”、“彩润堂”等。堂名款主要是楷书,多写在盘、碗、碟等小件器皿的底足。

  为了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乾隆青花瓷器的特征,这里挑选一些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代表性器物,简要介绍和分析。

乾隆青花加金苜蓿花纹碗

  乾隆青花加金苜蓿花纹碗(图一),高7.5厘米,口径16.8厘米,足径6.8厘米。碗口微撇,深弧腹,圈足,足内有青花双圈“彩秀堂制”四字楷书款。以青花加金为饰,里口绘斜方格锦纹,里壁绘缠枝叶纹,里心绘荷塘莲花,外沿绘水波纹,外壁主题图案绘缠枝苜蓿花。此碗釉色白中闪青,从造型、纹饰、青花发色及金彩描绘均是仿明永乐作品烧制而成,水平高超,金彩光亮,给人以高贵典雅之感。

乾隆青花云鹤纹带托爵杯

  乾隆青花云鹤纹带托爵杯(图二),通高13.5厘米,盘足径11.8厘米。杯椭圆口,深腹,腹下承三足,托盘折沿,中心凸起一山形支柱,并有三个凹槽,杯的三足正好插进以固定,杯、盘底部分别用青花篆书“大清乾隆年制”六字款。整体以青花为饰杯外壁与盘心均绘云鹤纹,上下衬以回纹、江芽海水和卷草纹等。此杯是乾隆朝的饮酒用具,造型仿自古铜器式样,始见于明代永乐年间,形制古朴,俗称“江山一统爵杯”。除青花外,尚有粉彩。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,乾隆八年(1743),御窑厂曾奉旨烧造这种爵杯。

乾隆青花缠枝莲纹钵

  乾隆青花缠枝莲纹钵(图三),高18厘米,口径19厘米。钵敛口,口沿无釉露胎,丰肩,敛腹,圆底。白釉泛青,以青花为饰,口沿与肩部绘卷草、如意头纹各一周,腹部主题图案绘缠枝莲纹。此钵是乾隆皇帝修持密法的用器,整体都是仿照明宣德青花作品烧造而成。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记载:“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,七品首领萨木哈、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宣窑青花钵盂缸”。

乾隆青花开光花果执壶

  乾隆青花开光花果执壶(图四),通高28厘米,口径6.4厘米,足径10厘米。壶身为玉壶春式。撇口,短颈,梨形腹,腹一侧有长弯流,流与颈间连以云形板,另一侧有曲形长柄,柄上有圆形小系便于穿绳,圈足,足内有“大清乾隆年制”青花六字篆书款。盖子母口,圆环形钮。以青花为饰,颈画蕉叶,肩绘缠枝莲花,流绘卷草,柄绘灵芝,腹部两面是对应的菱形开光,一面绘折枝枇耙果,另一面绘折枝桃实,两侧绘缠枝花卉,近底绘变形莲瓣,足墙上绘卷草纹。此壶造型、纹饰及青花发色都是仿照明宣德青花式样烧造而成,风格基本一致,但花纹过于规整,青花的呈色不如原器浓艳。

乾隆青花缠枝莲赏瓶

  乾隆青花缠枝莲赏瓶(图五),高37.5厘米,口径8.8厘米,足径11.5厘米。瓶撇口,长颈,肩部有两周凸起弦纹,圆腹,圈足,足内有青花篆书“大清乾隆年制”六字款。清代赏瓶的标准式样。以青花为饰,腹部主题图案绘缠枝莲花一周,上下衬以江芽海水、如意云头、蕉叶、回纹、变形莲瓣、卷草等边饰。赏瓶始见于雍正年间,乾隆年间大量烧造一直延续到清末宣统时期,是专用于皇帝赏赐臣,器身上的缠枝莲,意在令其“为官清廉”。

  乾隆青花勾莲甘露瓶(图六),高21.5厘米,口径5.8厘米,足径11.5厘米。瓶圆唇口,细长颈,颈中间凸起,圆腹,近底大展呈喇叭形,底心有青花篆书“大清乾隆年制”六字款。以青花为饰,腹部主题图案绘折枝莲花纹,上下分别衬以回纹、变形莲瓣、蕉叶纹等。甘露瓶又称藏草瓶,是清代朝廷为西藏僧侣烧制的用于插草供佛的特殊器皿,俗称“甘露瓶”。清人《饮流斋说瓷》曾记载:“综初特制以赐藏僧,藏中有草,取以供佛,故得名也。惟乾隆有之,嘉、道数代,藏僧既罕来朝,此式遂不复制”。这种瓷瓶始见于乾隆朝,其后少见,除青花外,尚有红彩。据清宫乾隆记事档记载,乾隆十一年和十二年(1746—1747)期间,曾奉旨烧造此种藏草瓶。

乾隆青花缠枝莲六连瓶

  乾隆青花缠枝莲六连瓶(图七),高17厘米,口径3.1厘米,足径3厘米。瓶唇口,长颈,颈部凸起一周,圆腹下垂,圈足,足内有青花“乾隆年制”四字篆书款。六个小瓶瓶体紧密相连,中间一小瓶略高。以青花为饰,腹部主题图案绘缠枝莲花,上下分别衬以璎珞如意纹、如意头、海水蕉叶等边饰。此瓶为当时的创新品种,除青花外,还有茶叶末釉品种。

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

  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(图八),高33.2厘米,口径7.2厘米,足径12.8厘米。瓶小口,短颈,丰肩,肩以下渐收,圈足,足内有青花篆书“大清乾隆年制”六字款。以青花为饰,腹部绘折枝花果,疏朗规矩,口、肩、近底分绘朵花、变形莲瓣和蕉叶纹。此瓶整体风格是仿照永乐、宣德青花式样,绘工精细,图案布局略显程式化。除青花外,尚有青花釉里红,数量不多。

  乾隆青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(图九),高25.5厘米,口径7.5厘米,足径10.8厘米。瓶花口,刮棱式颈,溜肩,圆腹下凸起弦纹一道,圈足微外撇,足内有青花“大清乾隆年制”六字篆书款。以青花为饰,腹部绘桃树一株,树枝上结有数个寿桃,树下绘山石、江芽海水纹,空间绘飞蝠,腹上下衬以折枝花卉、如意头、勾莲纹。此瓶为乾隆朝的创新式样,构思奇巧,形体饱满,青花发色浓重纹饰寓意“寿山福海”。用这类象征和谐音来表现吉祥的图案,在乾隆青花中十分流行。

乾隆青花夔凤纹双连瓶

  乾隆青花夔凤纹双连瓶(图十),高18.3厘米,口径9X5.3厘米,足径9X6厘米。瓶呈双鱼合体状,俗称合欢瓶。瓶盘口,短颈,圆腹,圈足外撇,足内自右至左有青花横书“大清乾隆年制”六字篆款。以青花为饰,腹部主题图案绘夔凤纹。双连瓶作为清宫陈设瓷,在乾隆朝尤为流行,主要是粉彩、珐琅彩,用在青花却极为少见。

乾隆青花开光诗句双耳壁瓶

  乾隆青花开光诗句双耳壁瓶(图十一),高29.5厘米,口径39X2厘米,足径18.4厘米。瓶小唇口,短颈,腹呈扁圆形,肩有对称兽耳衔环,底有三足,足内有金彩横书“大清乾隆年制”六字篆款。腹部海棠形开光,开光内墨彩楷书乾隆御题五言诗一首“官汝称名品,新瓶制更嘉。随行供啸咏,沿路撷芳华。挂处轻车称,簪来野卉斜。红坐安得近,香簌度帷妙”。乾隆壬戊御题。壬戊即乾隆十一年(1742年)。腹周围青花满绘折枝花卉,蕉叶及如意头纹,底足木纹釉三足托。

乾隆青花莲托八宝纹盉壶

  乾隆青花莲托八宝纹盉壶(图十二),通高21厘米,口径11.8厘米,足径6.1厘米。壶敞口,短颈,圆腹两侧有斜直流、曲柄,腹下四柱形足,腹底青花篆书“大清乾隆年制”六字款。盖圆顶,带形钮。以青花为饰,腹部主题图案绘折枝莲托八宝,空间衬以缠枝灵芝纹。此壶造型古朴,模仿秦代青铜器中酒器盉式样,是乾隆朝的创新式样,典型的宫廷用器。曾见于《乾隆记事档》中记载,乾隆三年(1738),唐英奉旨烧造宣德窑青花八宝高四足茶壶,即为盉壶。青花色泽艳丽纯正,图案吉祥,后期嘉、道二朝均有烧制。

乾隆青花缠枝莲纹七孔瓶

  乾隆青花缠枝莲纹七孔瓶(图十三),高31厘米,口径8.5厘米,足径8.5厘米。瓶口呈方斗状,长颈,折肩,肩上有六个管状孔,直腹,方圈足,足内有青花篆书“大清乾隆年制”六字款。以青花为饰,腹部满绘缠枝莲花纹,上下衬以卷草、蕉叶、落花流水、如意云头和海水纹等边饰。此瓶造型新颖,为乾隆朝的创新式样,是宫中的插花用器,青花呈色浓重鲜艳,是仿明代宣德青花艺术效果。

  乾隆青花云龙双耳扁壶(图十四),高30.2厘米,口径5厘米,足径10X6.5厘米。壶小口,细颈,扁圆腹,颈肩相交处饰双螭耳,椭圆形圈足,足内有青花篆书“大清乾隆年制”六字款。以青花为饰,发色鲜艳,腹部主题图案绘正面龙,以朵云、蝙蝠相衬,近底绘江芽海水纹。此壶器型端庄典雅,是乾隆朝标准的官窑器,宫中的陈设瓷。画面龙身卷曲,张牙舞爪,巨首怒目,一爪抓住火珠,气势威武凶猛,形象栩栩如生。除青花外,还有黄釉青花、青花胭脂彩、青花釉里红、斗彩等品种。

乾隆青花八仙人物纹鹿头尊

  乾隆青花八仙人物纹鹿头尊(图十五),高35厘米,口径14厘米,足径19厘米。尊圆口,溜肩,肩有对称螭耳,垂腹,圈足,足内有青花篆书“大清乾隆年制”六字款。因器形酷似鹿头,俗称“鹿头尊”。器身以青花描绘钟离权、吕洞宾、张果老、韩湘子、铁拐李、曹国舅、蓝采和、何仙姑八仙庆寿图,上下衬以回纹和江芽海水纹。人物描画生动,脚踏祥云,神情飘逸。鹿头尊始见于康熙时期,在乾隆朝十分流行,但多是粉彩器,上画百鹿图,青花一般是绘缠枝莲纹,画人物的作品却极为少见。

以上是“乾隆青花瓷器”的全部内容,本站系口粮站,未经允许,严禁转载,违者必究!!!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,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,敬请告知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相关文章

鲜亮纯正乾隆青花瓷

乾隆青花仍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,承袭康熙、雍正青花的特点,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、提高,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。

乾隆青花瓷器

乾隆朝主要烧造青花、粉彩、斗彩及单色釉瓷器,乾隆清花承袭康熙、雍正青花的特点,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创新,不断提高,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。

乾隆青花山水纹五供器

江西省博物馆藏有一套清乾隆时期的青花五供器,造型之雄伟,纹饰之精美,在同类器物中罕见。

下一篇文章
电话/微信:136-5798-898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