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瓷茶具文化与发展过程

  茶具文化也是茶叶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那陶瓷茶具是如何发展的呢?

  历史上最古老的茶具,大约可推陶土制的缶,类似今天四川、云南的烤茶罐,它既可用来煮茶,也可作盛具用。虽形状古朴,但笨重粗糙。西汉以来出现了釉陶茶具,外表光亮平滑,且色彩鲜艳,初现了茶具的艺术性。唐代时,以陶瓷茶具为主,同时贵族、富家也出现了金、银、铜、锡等金属茶具。宋代“斗茶”用的茶具,以黑釉盏为主。元代时青白釉茶具较多,明代中叶出现了紫砂壶。至清代,广州织金彩瓷、福州脱胎漆器等茶具相继问世。近代,则有了玻璃茶具和搪瓷茶具。我国的茶具林林共总、仪态万千,茶具艺术绚丽多姿。

陶瓷茶具文化与发展过程(图1)

  茶具和饮茶方式的关系相当密切

  唐宋时的饮茶方法,是将鲜叶蒸熟后,经捣碎做成饼,再用绳子串起烘干,称“茶饼”或“饼茶”。喝茶时由喝茶人将饼茶碾成碎末(也称末茶)放在锅里煎煮,以让茶叶充分渗透再喝,因而当时的茶具十分繁杂。茶圣陆羽在其《茶经·四之器》中就列举了共计二十八种茶具。除常用的煮茶、饮茶、贮茶的茶具外,还有用以碾茶的茶具:茶碾和茶罗。

  茶碾为碾茶之工具。有木质茶碾和石质茶碾。木质茶碾用质地坚硬细密且无异味的木材制成。上等者为橘木,次为梨木、桑木、桐木等。此种木茶碾由“碾盘”和“碾堕”组成。碾盘外形四方,中间剜空成圆孔,正好容“堕”。碾堕是一块圆木,在中间安上轮。碾茶时以手持轴转动碾堕,靠碾堕与碾盘间的挤压来碾碎茶饼。

  茶罗即“筛子”,茶圣陆羽称之为“罗合”。罗合的罗圈是用竹子或杉木经烘烤弯曲而成,圈面上涂刷油漆。罗面是用细纱绢制成。罗(筛)茶末时,要加上盖,以免茶末飘散。宋代茶罗的罗圈,考究的用金银制成,罗面则采用四川鹅溪所产的细画绢制成。当时的品茶者,多用茶碾和茶罗自碾自罗。

陶瓷茶具文化与发展过程(图2)

  唐宋以来,茶具依其质地不同,可分为陶土茶具。瓷质茶具、漆器茶具、金属茶具。玻璃茶具、竹木茶具等。而在宋代时,瓷质茶具的生产异常繁荣,出现了各种不同风格的瓷茶具。当时著名的瓷窑有:杭州官窑。浙江龙泉哥窑、河南汝州汝窑、河南钧州钧窑、河北定州定窑等五大名窑。中国的茶具发展历来是与陶瓷器的发展切切相关的。

  唐宋时因采用煎煮茶汁,故煎水壶以金属制品较多,且以“金银为优”,同时还以“茶瓶”煎水,亦称“煎水瓶”。

  随着制茶、饮茶风尚的变迁,从唐宋时的将茶饼研碎煎煮,至元代时用鲜叶放在锅里蒸制成整片叶子的“散条”(亦称“蒸青散条”)煎煮,至明代时则将“蒸青”进一步改为“炒青”,饮茶方法也由煮饮变为泡饮。故茶具除原有的茶盏、茶杯外,明代时又出现了专为品茶而用的“茶壶”,从此盏与壶成为最基本的茶具。

  明清清茶条具讲究精工细作,注重装饰,茶具上的文化气息已愈来愈浓厚。清代,茶具的制作更是进入了色彩纷呈、空前绝后的时期。制作茶具的主要材料,陶制茶具和瓷制茶具则进一步发展,形成了闻名世界的景德镇瓷器和宜兴紫砂陶器两大系列。

  中国茶具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创新,其艺术性不断地增强,具很高的审美价值。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同时欣赏各式茶具,也就成为品茶的自然衍生,成为了一种温馨愉悦的审美过程。

以上是“陶瓷茶具文化与发展过程”的全部内容,本站系口粮站,未经允许,严禁转载,违者必究!!!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,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,敬请告知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相关文章

现代汝瓷茶具设计研究

现代汝瓷茶具的设计不仅仅要体现在实用功能上,更多的是在设计中要体现出人文情怀和追崇简单、自然的审美观念。

陶瓷茶具文化与发展过程

中国茶具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创新,其艺术性不断地增强,具很高的审美价值。茶具文化也是茶叶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那陶瓷茶具是如何发展的呢?

传统文化在陶瓷茶具设计中的应用

将我国传统文化应用进陶瓷茶具设计,将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,并且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扩大我国在国际中的文化影响力。

陶艺茶具原料标准化的必要性

鉴于陶艺茶具可能存在的重金属和放射性安全隐患,提出对陶艺茶具原材料进行标准化生产、管理和控制的必要性。

功夫茶具价格为何如此之高?

功夫茶具价格为何如此之高?这个问题受到很多网友的专注,景德镇茶具网的生产部王经理向您详细解答这个问题。

陶瓷茶具的挑选需要注意

陶器茶具大致可分为陶土茶具和瓷器茶具两大类,它们的特性各不相同,因此在选购时需要注意的侧重点也不相同。

陶瓷茶具的设计与探究

为继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展现陶瓷在当今社会的功能和价值,以陶瓷茶具作为设计作品载体加以具体表现中国传统文化。

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:暂无
电话/微信:136-5798-8982